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校园快讯
首页
首页
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09-16
2022
革命文物周周讲第11期 北大营的枪声揭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9月14日,由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联袂推出“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系列专栏第11期网络课程活动。本期邀请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周思宁担任讲述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鹏颖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王玉峰担任点评人。来自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的常州大学、东北大学、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等高校部分师生及博物馆人,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活动。该活动由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汪佩主持。周思宁以《北大营的枪声:揭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为题,讲述了不可移动文物沈阳北大营。周思宁讲到,一处北大营,道不尽的百年沧桑,见证着中国爱国官兵坚决反抗外敌侵略、不畏强敌、不避艰险、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伟大抗战精神,用正义的反抗,筑成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血肉长城,铸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如今,每年的9月18日,随着警笛声响起,仿佛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为抗战胜利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每一位革命先烈,抗日英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浩然正气,已经
09-16
2022
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技术转移研究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我校举行
9月7日,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技术转移研究院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技术转移研究院举行。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侃、我校产学研合作处、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团委、技术转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技术转移领域校内导师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参加会议。宋国强介绍了研究院技术转移政策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情况,并分享我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特色培养路线,希望能加强双方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平台。李侃对我院技术转移才培养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院技术转移人才输送表示由衷感谢,他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重点项目情况,希望能与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人才培养关系,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合作共赢。田轶对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在“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拓展合作,取得新成果。技术转移领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签署联合培养协议,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技术转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09-16
2022
我校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国中秋传统文化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国际处、海外教育学院联合后勤服务中心在科教城校区一食堂二楼开展外国留学生“做月饼迎中秋”活动。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储志新,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汪国余,相关学院留学生辅导员以及12名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在面点师傅的讲解示范下,留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动起双手制作月饼。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月饼便已成型,并被盖上传统红印章。工作人员将月饼送进烤箱烘烤,约半个小时后,月饼便制作完成。伴随着扑鼻的饼香,留学生们品尝到了亲手制作的月饼。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米卢表示,这是他首次制作月饼,这次活动不仅让他学习了如何制作月饼,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更能了解月饼的寓意,也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校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六个一工程”的重要内容。该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留学生了解中国中秋传统文化,零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09-16
2022
江苏科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来校交流
9月8日上午,江苏科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文俊一行7人来访吴敬琏经济学院。学院党委书记姜鸿教授、院长姜国刚教授会见来宾并出席座谈交流会,学院科研、教学、学工各项工作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姜鸿书记对吴文俊总经理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向嘉宾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情况,表达了学院希望与公司加强党建合作、协同育人的愿望。姜国刚院长介绍了学院未来的发展计划、科研进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感谢集团来访洽谈合作。 吴文俊总经理介绍了集团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集团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并表达了希望与吴敬琏经济学院在党建团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展开合作的意愿。 随后,双方就相关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找准双方合作切入点,尽快对接合作项目。(文/王美昌摄/戎昊 审核/姜鸿 编辑/狄静)
09-09
2022
人文社科处赴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学习交流
为进一步学习人文社科管理先进经验,拓展高层次项目申报、高水平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近日,人文社科处处长潘道广一行分别前往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学习交流。8月31日上午,与东南大学社科处座谈会上,东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王禄生(主持工作)及社科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交流,王禄生从文科概况、平台建设、科研水平、咨政建言、体制机制等方面介绍了东南大学文科建设取得的成绩。随后,双方就文理工学科交叉与新文科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织申报管理、文科研究基地建设和校内研究机构管理、科研工作靶向服务、高水平成果奖培育与申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9月6日下午,与中国矿业大学社科处的座谈会上,中国矿业大学社科处处长张矛矛、副处长李效顺、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华、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吉峰及社科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交流,张矛矛简要介绍了中国矿大的文科总体情况,并分享了学校人文社科坚持“四个服务、三级联动、两个结合、一线规则”的先进经验做法。会上,双方就文理工学科交叉、重大项目培育、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和MBA教育等等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校商学院院长佟金萍、吴敬琏经济学院
09-09
2022
人文社科处赴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9月6日,人文社科处处长潘道广带队赴北京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交流(以下简称“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顾松园,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大清出席交流。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部、相关研究所负责人,我校商学院院长佟金萍、吴敬琏经济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有关教师代表参加交流。顾松园对潘道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历程,并充分肯定了常州大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他表示,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智库,希望双方能够围绕能源化工行业政策分析、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石化行业公司治理、能源化工资源发展、“双碳”战略等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助力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潘道广简要介绍了常州大学发展概况,佟金萍介绍了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研究合作方向,吴敬琏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曹启龙介绍了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和研究合作方向。潘道广在座谈中表示,近年来常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较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特色,与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具有高度的契合,希望
09-09
2022
盐城市滨海县科技镇长团一行来校开展合作交流
9月6日上午,盐城市滨海县科技镇长团团长宦海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张万柱率滨海县委组织部、人才中心、滨海县工业园、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等部门领导一行来学院开展合作交流。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袁志华主持。宦海祥团长对滨海县的区位优势、发展概况、“蓝、绿、墨、红”的城市特色,以及在石油石化装备、动力电池、制药等领域的产业布局等作了全面介绍。张万柱副部长介绍了滨海人才引进的相关激励政策,期待常大学子能加入滨海的建设发展。刘雪东院长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学院在化工过程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方面的优势。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毛诚著介绍了校组织部先前与滨海县政府在定点帮扶干部选派、科技镇长人选推荐等方面的合作情况。校学工处副处长龙涌澜介绍了学校招生和就业概况,分析了滨海县学生生源和学生签约滨海县工作单位的情况。双方一致认为学院优势与滨海县产业集群优势匹配度高,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要积极推进双方在产业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青年干部选派等多方面的对接和合作。双方商定,近期我院将根据滨海县企业及人才需求情况,组织学院科研骨干及学工系统回访,进一步深入开展政产学研
09-09
2022
“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续讲开启 讲述“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
9月7日,为推动用好用活革命文物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新华网作为媒体支持,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联袂推出“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系列专栏第10期网络课程活动。本期邀请延安市“金牌讲解员”“最美讲解员”、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级讲解员”张艳担任讲述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宁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向媛华担任点评人。来自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的常州大学、河海大学、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英烈研究院等高校部分师生及博物馆人,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活动。该活动由常州大学青年教师董盼盼主持。张艳以《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为题,讲述了不可移动文物延安窑洞。生长在黄土高原延安大地皱褶山坳里的窑洞,曾养育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圣地、催生新中国的摇篮。在延安的窑洞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的经典著作。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窑洞依然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这里
09-08
2022
我校在江苏省第二十届省运会高校部比赛中创新高
历时两个多月的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圆满落幕。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是经省政府批准,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主办,是对全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和课余训练工作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和集中展示。本届省运会高校部比赛共设18个大项、28个小项,全省63所本科高校参加了比赛,常州大学共参加其中9个项目的比赛,各参赛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共获得2金4银5铜,团体总分138分,创造了常州大学参加省运会历史得分新高。常州大学体育学院自2021年11月接到比赛通知后,立即开展运动员选拔组队工作,积极训练,认真备战,各代表队在备战比赛过程中得到了各二级学院、学生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因疫情原因,本届省运会高校部比赛全部在今年暑假期间进行,面对近年来罕见的严重高温天气,全体教练员、运动员放弃休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集训,战高温斗酷暑,圆满诠释了常州大学“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
09-05
2022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建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王振新一行来校交流
9月1日下午,中国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建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王振新一行到我校进行合作交流。产学研合作处、中石化联合所常州大学分所、石油化工学院、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宋国强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发展取得的成果和产学研合作开展的情况。他表示,常州大学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扬子石化长期的支持和帮助。他希望,双方继续深化交流,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共创校企合作共赢新局面。王振新表示,常州大学与扬子石化合作源远流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定期开展合作交流,携手创新攻坚,共同突破企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邢建良指出,常州大学与扬子石化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保持着紧密合作。他希望,在石化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双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会上,常州大学相关学院及教师代表与中国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领导、专家就有关科技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08-31
2022
连云港市科技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赵国师一行来校交流
8月24日下午,连云港市科技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赵国师一行来校交流技术转移工作。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处长、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院长宋国强出席交流会。产学研合作处、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体育学院中体产业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姚娟主持会议。宋国强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希望能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加强互联互通,开展务实合作,为连云港市技术转移工作提供有效供给。赵国师介绍了连云港市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他希望能够借助学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共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形成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共同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姚娟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对我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双方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赵国师一行参观了我校智能制造与数字化仿真实训平台。
08-31
2022
外国语学院学子助力“2022西太湖国际音乐节”
8月27日至8月28日,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选派40余名志愿者参加“2022西太湖国际音乐节”志愿服务工作。音乐节期间,志愿者们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了检票、引导、宣传、搬运等工作,展现了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面貌,获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被赞誉为本次音乐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日语专业的蔡乐天同学表示,志愿者工作虽然身体很辛苦,但是精神很富足,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了学习和锻炼,同时也非常高兴能帮助观众解决问题。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实践活动,搭建良好的育人工作平台,继续引导学生奉献社会、服务地方,为更好的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08-29
2022
我校留学生参加2022“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圆桌论坛
8月26日下午,我校留学生参加了2022“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圆桌在线论坛。本次活动由中国生态环境部、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联合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英语环球节目中心共同承办。论坛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分别致辞。在观众提问环节,我校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大卫和加纳留学生王子在线提问,专家们给予了详细解答。留学生大卫会后表示:“很荣幸参加这样高端的论坛,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形象,我将持续关注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活动以“共享绿色创新,共创低碳未来”为主题,邀请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8名中外专家学者,共讨论了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共享绿色创新成果,携手推进共建国家环境与气候领域行动,为共建国家实现疫后绿色复苏与绿色转型凝聚共识。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728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8
/
56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