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校园快讯
首页
首页
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09-30
2021
应用技术学院线上部署专本贯通项目新学期工作
9月22日,应用技术学院在科教城校区主楼704智慧教室组织召开专本贯通项目新学期工作线上会议。学院相关负责人,各合作中高职院校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应用技术学院院长薛冰主持。会上,应用技术学院对即将出台的《常州大学中、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等五个文件制度做了详细解读,并围绕培养方案制定、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成绩与资料归档、新生报到及开学事项、评奖评优、学生学业规划等对新学期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薛冰做总结讲话,他希望我校与合作中高职院校能加强沟通与交流,做好相关事务衔接,创新工作模式,寻求共同发展道路,有效提升专本贯通人才质量。
09-30
2021
外国语学院党委专业党支部与机关党委人文社科党支部结对共建
9月2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党委专业党支部与机关党委社科处党支部举行党建结对共建协议签订仪式,机关党委书记戴晔、社科处副处长潘道广、陈启迪,外国语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和专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签约仪式。今后,协议双方将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为载体,本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的原则,通过开展共建活动,进一步增进社科处党支部和专业党支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着力推动双方支部建设有新突破、部门服务基层能力有新提升,共学党史、共办活动、共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切实增强党建工作实效。会后,潘道广副处长给外国语学院教师作科研发展辅导报告。潘道广副处长介绍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来高水平人文社科项目的成绩;分享了二级学院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与组织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积极促进学院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分析形势,拿出针对性的举措,提升科研质量与水平。
09-28
2021
我校开展21-22-1学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与管理水平,近日,我校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四会议室举行了21-22-1学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培训会及集体备课活动,校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相关人员以及本学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50余名课程管理教师参加培训。培训会由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江一山主持。培训会上,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江一山主任从课程背景、课程架构、教学管理、教学模块及工作量分配等进行了全面讲解,同时还明确了课程管理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张小远副主任就项目化教学双选方法、平台使用和优秀项目培育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培训;教务处庄佳老师围绕《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超星平台使用和课程维护进行了详细讲解。据悉,本学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面向2020级全体学生共146个教学班级,涉及70名课程管理教师和351名项目指导教师。通过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管理老师对《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认识,加强课程实践训练,做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09-28
2021
常州市半导体产业协会及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来校考察交流
9月23日,常州市半导体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宏才,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一行来我院考察交流,我院杨长春院长、微电子专业教师参加了交流会。杨院长对王秘书长一行到常州大学考察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重点方向。王宏才表示,常州市相关部门机构深入推动微电子集成电路产学研合作,为今后常州如何把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机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在常企业,在半导体设备和微电子工艺等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储备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希望双方能强强联合,共同推进常州地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会后来访人员参观了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部分实验室和教学场所。
09-28
2021
学习强国机在周有光文学院投入使用 开启主题党日活动新模式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激励学院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周有光文学院党总支首次使用学习强国机,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勇担育人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通过强国机视频播放,重温了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同志“心中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一生和伟大成就。黄大年用五十八载人生,树立了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拓宽了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践行了新时代爱国科学家的至高追求,他的事迹犹如不灭的火炬,点亮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之路,也烛照着民族的未来,给世人留下了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通过强国机集体学习功能,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焦洁庆带领大家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并就学习心得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体会,纷纷表示,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牢记总书记“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的嘱托,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焦洁庆表示,黄大年同
09-27
2021
青春在“疫”线闪光——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抗疫故事
近期,中共新郑市新华路街道工作委员会向周有光文学院发来一封感谢信,专函致谢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汉语191班焦小珂同学,感谢她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用实际行动扛起了新时代文明的旗帜,用坚守“防涝抗议”一线的飒爽英姿,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同时也向常州大学培养和教育出有如此家国情怀的青年学生表示感谢。2021年暑假期间,疫情不断反复,变异病毒“德尔塔”肆虐,防疫工作再次拉响了警报器,面对此情此景,以焦小珂同学为代表的周有光文学院近20名学生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毅然走在抗疫志愿服务第一线,他们中有党员、共青团员,也有普通群众,他们身体力行地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他们中有的人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无惧炎炎夏日,或坚守在岗位上为行人检测体温,或在隔离区辅助医护人员进行场所消毒,防护服内是如雨的汗水;有的人则穿上红马甲,带上小红帽,或在社区服务中心引导人群接种疫苗,或为隔离区的住户送去慰问物资,小红帽下是晒得黝黑的皮肤;也有的人戴上防护面具,一次性手套,在疫苗接种中心不厌其烦的为老人检查行程码、健康码,解答人们的疑问,扩音器后面
09-26
2021
以身做筏渡人民 ——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举办“信仰公开课”暨2021新生红色文化教育
为增进学院新生对党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院认同感,9月20日,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举办“信仰公开课”暨2021级新生红色文化教育,全体新生通过网络观看了纪录片《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之死》。纪录片以杨之英女士口述为线索,全方位还原了一个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的瞿秋白。瞿秋白在国共合作中批驳国民党右派,在党内批判陈独秀右倾路线,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他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纪录片观看完毕后,同学们深受瞿秋白先生革命精神的感染,展开热烈讨论,踊跃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收获。通过本次观影活动,同学们对瞿秋白先生的卓越贡献和学院的办学宗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活动激发了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全体新生们报效祖国的热情,增强了新生们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也坚定了新生们刻苦学习、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本次“信仰公开课”暨2021新生红色文化教育是2021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我院陆续开展了专业引领、党团教育等多项启蒙教育课程,引导新生做好大学规划,切实提高新生文化素养,努力将瞿院学子打造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09-26
2021
初心不泯 精神永传——华罗庚学院 机器人产业学院为新生解读华罗庚精神
为传承华罗庚精神,培育新时代的社会栋梁,使2021级新生深入了解华罗庚学院 机器人产业学院的文化内涵,9月14日,学院线上开展“初心不泯 精神永传”——华罗庚精神解读主题讲座,辅导员姚沁主持,21级全体新生参与。纪录片《天才简史 华罗庚》讲述了华罗庚先生顽强拼搏的一生。面对困苦的家庭、残疾的双腿,他依旧执着于对知识的钻研,接连在数学难题上取得新的突破;面对饱受战乱,一贫如洗的祖国,他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立志回国培养人才;面对工农业管理落后的国情,他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普及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姚沁老师用华老传奇的一生,鼓励新生勤奋学习专业课程,抓住机遇,开启精彩的大学篇章。此次活动,进一步激励华罗庚学院 机器人产业学院学子发扬华老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以“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立志事业,献身祖国”的院训为标尺,在华罗庚精神的指引下执着追求,不断进取,不留余力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09-26
2021
我校在滨海县“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会议作交流发言
9月17日至18日,2021年滨海县“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会议在滨海召开,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我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孙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白泽朴参加会议。会上,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介绍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展等情况。孙峰代表我校作交流发言,他表示近年来常州大学结合教学科研、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势,确立了“教育引导、消费惠农、智力支撑”的帮扶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助力滨海乡村振兴事业。 会前,孙峰一行参加了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常大红色在线教育课堂”揭牌仪式,向学校捐赠了红色教材和科学实验用具,并调研了学校外派帮扶队员林栋同志所挂职第一书记的滨淮镇梁港村,向村委捐赠了办公用品。
09-26
2021
周有光文学院开展周有光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专题讲座
为帮助2021级新生尽快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传承周有光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贯彻落实“冠名学院”红色文化育人工作,9月16日上午,周有光文学院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周有光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专题讲座,会议由周有光文学院副院长葛金华主讲,院长助理王丹主持,全体新生参与。葛金华结合周有光文学院院训“博雅、融通、存诚、致远”的来源与释意,回顾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由“经济”转攻“文字语言学”,并成功推动汉语拼音国际化的百年传奇岁月。周有光先生的勤勉乐观、求知若渴与坚持不懈的学术精神影响着全体新生,在入学伊始便为他们种下了努力求学、传承周老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的种子,为培养当代青年认真求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同时,葛金华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宗旨和周有光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对全体新生提出四点建议:充分认识自己,存诚志存高远;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成熟理性;好好利用大学,读经典练本领;深度师生沟通,博通专精结合,勉励全体新生从周有光先生身上汲取成长养分,深学笃行,砥砺前行,让学习成为人生远航的不竭动力。本次讲座充分发挥专业老师在学生成长中“传道、受业、解惑”的主体作用,深度打造学院红色
09-22
2021
纺织巨子 知困自强——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举办走进刘国钧新生入学教育讲座
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增强新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帮助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2021年9月14日14时,常州大学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邀请刘国钧文化中心主任、常州老年大学王亮伟副校长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以“纺织巨子,知困自强——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讲座。本次活动主要介绍了刘国钧的从商经历和从商之道。刘国钧15岁便出门做学徒,在尚且青涩的年纪便已经被磨练出了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成为了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但是仅有基石显然不够,刘国钧还抓住了时代机遇,1915年弃商从工,1930年与人合资成立大成纺织印染公司,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纺织巨子,被誉为当时经济学界的奇迹。刘国钧的人生听起来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 “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是人生财富”……无论是从刘国钧的诗或者家训中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畏困难,勇于奋进的人。除此以外,身处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刘国钧并不一味地盲目抵制洋货,而是提升自己的纺织技术,亲自前往上海学习国外的技术。同时,他还加强工人培训,引进先进机器,既注重外部条件改善,也不忽视自身的进步。“宁愿花1
09-22
2021
周有光与我们 ——周有光文学院开展院史院情教育
为帮助2021级新生更好地了解学院发展历史,传承周有光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9月15日上午9:30,周有光文学院在网络平台开展院史院情教育。本次课程由学院党总支书记焦洁庆主讲,全体新生参与。焦洁庆详细梳理并为同学们讲述了周有光先生做为常州籍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与常州大学的历史渊源。从“一生有光”专题展到2014年12月5日学校发文成立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从周老被聘为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到《111岁如是我闻》和“周有光基金”的首发,从2017年1月14日周老逝世到2018年4月25日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周老一直以其“从世界看国家”的眼光和经世致用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我们,周老及其后人也一直关心着学校、学院和学子的成长与发展。从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到周有光文学院,学院也一直在弘扬周有光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成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应用语言研究基地和周有光研究中心,设立“周有光语言文化讲堂”、“苔岑雅集学术工坊”,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紧迫的责任感和更加主动的精神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以实际行动践行周老“办一所没有围墙的文学院”的使命。焦洁庆还为新
09-17
2021
实业救国 名满春秋——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举办走进刘国钧红色文化互动观影活动
为深化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报效国家,积极进取的良好品德,学院于2021年9月13日晚8:30,通过QQ课堂线上举行“一颗报国心,名满震千秋”之走进刘国钧红色文化互动观影活动。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2021级全体新生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共同观看了由常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青果巷印象:纺织巨子》。《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具陈。”纪录片以刘国钧的故居常州青果巷为背景,阐述了刘国钧先生夜卧草席,清贫一生换来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紧抓机遇,勇于实践创新,于中国危亡之际先后建立机器布厂、大成纺织公司。刘国钧先生独具慧眼,识人辨人,毫无保留的欣赏和纳用人才,坚守自身原则,致力于祖国四化事业,孜孜不倦。听刘国钧先生生平事迹,观其为人处世经商之道,感其为人清正爱国忧民。纪录片观看完毕后,同学们受到刘国钧先生家国情怀的感染,展开热烈讨论,踊跃分享观看纪录片的感悟与收获。通过本次观影活动,同学们对刘国钧先生的卓越贡献和本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此活动是学院实施开展“三三五”文化育人工程,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度挖掘以刘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725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61
/
55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