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媒体常大
首页
首页
媒体常大
媒体常大
10-21
2024
常州日报: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公布 常州大学16个项目获立项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记者昨天从常州大学获悉,今年该校立项数达16个,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青年项目5项。16个项目分布在8个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学4项,中国历史3项,党史·党建2项,管理学2项,社会学2项,法学、体育学、外国文学各1项。据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含金量最高的项目类型,主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基础和前沿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鼓励学科交叉,要求申请人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预期成果体量和质量要高于其它类型。常州大学商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院王文华教授主持的《共生战略下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生态治理研究》今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这也是王文华教授获得的第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该项目聚焦数字情境下企业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提出企业要由传统竞争战略转为共生战略,依托组织间多维度互补、协同、协作形成生态治理,为企业赢得创新竞争优势。项目将围绕生态治理目标、机制、水平测度、路径和对策开展深入研究。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中国史
10-18
2024
新华日报:一“增”一“减” 解码高校专业调整
“我们专业停招了!我竟然成了本专业的最后一届学生。”今年秋季学期,高校一批“上新”专业迎来首批新生,但也有不少老生发现,自己所在专业在学校悄然“下架”了。众多专家指出,我国高校正在经历新一轮专业大调整。教育部等五部门去年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面对“20%左右”的目标,各高校在方案发布后开始大刀阔斧地增减专业。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规模史上最大。9月1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涉及全国353所高校535个专业。本轮专业大调整有何特点?高校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在新学期进行了走访。对接产业未来,专业“上新”步伐快今年秋季学期,东南大学“未来机器人”专业迎来首批通过高考直招的56名学生,加上校内二次选拔招收的14名学生,共有70名学生入读这一全国首创专业。设立新专业,面向的是产业的未来。与
10-18
2024
常州新闻:充实内容创新形式 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常州新闻:https://sharekcz.cztv.tv/video?id=139222(编辑:盛熠)
10-16
2024
江苏教育厅官网:常州大学着力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常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强师铸魂,坚持师德师风“强基固本”。完善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作用,压实责任,形成校院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开展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设师德师风线上学习平台,把师德教育作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推动师德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开设“师德宣传”专栏,建设师德师风文化墙,集中展示常大教师风采。通过选树先进、宣传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优化人才布局,聚焦系统推进“正向赋能”。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树立“量体裁衣”理念,对高端人才做到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引入的政策精准有效。持续探索实施“人才特区”制度,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构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资源调配、人才选聘、平台搭建、团队组建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为领军型人才搭建潜心研究、干事创业的氛围环境。释放人才活力,瞄准成果落地“注入动能”。树立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评价导向。以岗位聘任为抓手,不断健全岗位聘任机
10-09
2024
新华网:AI赋能石油石化产业升级,常州钟楼区成立产业创新研究院校地企融合推进
9月30日,常州市钟楼区—常州大学石油石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将聚合常州大学在石油化工领域的优势和钟楼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资源,打造“人工智能+石油石化”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先进技术的策源地与高端人才的培育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石油石化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转型。当天,昆仑数智、石化盈科等首批合作单位签约入驻研究院。钟楼区委书记沈东致辞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石油石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石油石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的签约入驻,一定会给钟楼带来新的发展与机遇。钟楼将全面做活人才引育、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成果孵化“四篇文章”,畅通校地融合、双向赋能的合作通道,走出一条互享资源、互助发展、互惠共赢的新路子。据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介绍,该研究院以政府与学校、企业与学校、研发与孵化、科技与创新“四位一体”为抓手,挂牌成立了“石化盈科常大工业软件联合研发中心”“昆仑数智常州大学智慧油气研究中心”“常州大学JM融合研究促进中心”三大科研平台,依托常州大学微亿智造研发团队、常州大学国光信创技术研发团队、常州大学中电科申泰研发团队、常州大学大数
10-08
2024
新华网:全国百余名专家齐聚西柏坡 共商红色文化育人举措
9月27日,“馆与校—跨界融合联动﹒共育时代新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第二届年会”在西柏坡纪念馆举行。会议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主办,西柏坡纪念馆、河北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班永吉,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展示传承处处长吴寒,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孙小兵,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西柏坡管理局局长、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卢润彩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西柏坡管理局局长、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卢润彩首先致欢迎辞。她指出,全国各地的百余所高校和革命纪念馆的代表来到西柏坡参会,共同研讨“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学术课题,协商携手推进高校与革命场馆合作共育时代新人的有力举措。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提升馆校跨界联动水平,不断推进各高校和革命纪念馆之间的深度合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大思政”格局下的教育作用。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展示传承处处长吴寒发言指出,革命文物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
10-08
2024
常州电视台: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走进常州
常州电视台:https://sharekcz.cztv.tv/video?id=148838(编辑:盛熠)
10-08
2024
荔枝新闻:常州大学石油石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9月30日,常州市钟楼区—常州大学石油石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一批项目签约入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区委书记沈东,区领导王旭锋、胡金芳、吴伟等出席仪式。常州市钟楼区—常州大学石油石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由钟楼区政府联合常州大学共建,聚焦石油石化行业智能化转型发展任务,汇集政府、高校、产业、企业等多方智慧,打造“人工智能+石油石化”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先进技术的策源地与高端人才的培育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徐守坤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石油石化全产业链业务深度融合,搭建交流共享、合作创新的专业平台,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石油石化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发挥重要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合作提升常州大学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社会协同力,与钟楼区一道共同把脉石油石化行业未来智能化发展趋势。沈东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精诚合作、共赢发展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希望双方
10-08
2024
新华网: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系列活动在常州大学举行
9月28日下午,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系列活动之高校普法宣讲”常州大学站活动于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法学会主办,常州市法学会、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江苏省法学会秘书长高源,常州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秦义,常州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朱帅,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党委书记陈婷、院长张建等出席本次活动。活动伊始,秦义发表致辞,向江苏省法学会以及参加此次基层行活动的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致辞中,秦义讲述了常州大学法学建设的漫漫长路。他指出,法治教育既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秦义表示,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们应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厚植法治信仰、勇担法治责任、投身法治实践,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随后,高源发表致辞,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基层行”活动和法学会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感谢。高源强调,扎实做好“青年普法志愿者文化基层行”活动,要聚焦“法治”“青年”“文化”“基层”四个关键词。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要努力吸纳更多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普法“
09-27
2024
中国化工报:推进农林废弃物利用:没“烷”!
自然分解产生大量甲烷,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生物质是未来补充化石资源的主要可再生资源之一,也是唯一可转化为固体、液体、气体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其对未来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化工学会能源、材料与化工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勇指出,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来源于农林、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量大面广且兼具资源和环境二重性。任其自然排放,会分解产生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也会导致水体、土壤污染。应赋予其战略资源属性,以保障生物质利用技术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这也是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他说。能源化利用可降低甲烷排放据陈勇介绍,生物质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类。主动型生物质是人类为了获取能源、资源而主动生产的生物质,包括含油、含糖、淀粉、纤维素类能源植物等,具有可主控、可规划、可定量等特点,被视为正常的能源、资源;被动型生物质主要指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林业废物、农业废物、畜禽粪污、果蔬边角料、食品加工剩余物等,具有难主控、难规划、难定量等特点,同时也是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众所周知,欧洲、
09-25
2024
常州新闻:弘扬奥运精神 中国羽毛球队走进常州大学
常州新闻:https://sharekcz.cztv.tv/video?id=148023(编辑:盛熠)
09-25
2024
江苏教育新闻:“冠军来了·我与奥运面对面”主题活动走进常州大学
江苏教育新闻:https://m.jstv.com/video/2024/9/24/1288232007761453056.html(编辑:盛熠)
09-25
2024
江苏教育厅官网:常州大学持续深化资助育人机制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常州大学不断健全资助育人机制,从基础建设、过程管理、深化育人等多方面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建设,资助管理夯实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文件,拟定资助工作手册,修订完善资助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梳理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促进资助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定期组织资助工作人员开展政策学习和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规范过程,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制度,持续修订完善常州大学奖助学金评审办法,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特殊情况资助通道畅通,在受到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变故等情况下,迅速启动响应机制,让学生第一时间得到帮扶,以温情帮助学生助学圆梦。深化育人,资助成效广泛凸显。动态管理,加强数据库建设,持续完善“智慧学工”系统各项功能,提升精准化资助育人成效。校内外广泛宣传,开展爱心资助行系列活动,将资助政策和关怀慰问送到学生和家长心头。着力构建国家资助、学生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资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资助和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江苏教育厅官网:https://jyt.jiangsu.g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535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3
/
41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