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最新要闻
首页
首页
最新要闻
最新要闻
12-25
2020
学校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寒假招生宣传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多高质量生源报考我校,近日,学工处分别在西太湖校区和科教城校区举行第一届大学生寒假回访母校实践活动评比暨第二届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参加第一届寒假回访母校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招生宣传成效。参赛选手从回访母校的意义、宣讲过程、宣传效果及个人收获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展示。同学们纷纷表示,寒假回访母校活动加强了学校与高中的联系,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也多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收获颇丰。活动评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七名、三等奖若干。招生办老师从常州区域优势以及学校办学历史、学科特色、新高考改革、校园环境等方面对参加第二届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了培训。活动结束后,部分学生走进理科辅楼的染料实验室体验了微胶囊布料实验,参观了大学生科技与艺术创新中心和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进一步增强了对学校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办学特色的认识。寒假回访母校活动是学校提升招生宣传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旨在以在校大学生视角向高中母校师生讲述常大故事,传播常大声音,吸引更多优秀高中生报考我校。(通讯员/刘巍 审核/袁志华 编辑/庄媛)
12-25
2020
我校举办2020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
近日,我校2020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集中评比活动在科教城校区教学辅楼举行。本次大赛集中评比环节分七组同时进行,大赛评审组由校督导、各学院院长、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赛前,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对集中评比规则进行详细解读。今年4月,我校启动2020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大赛分随堂听课和集中评比两个环节。各学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初评推荐活动,42名青年教师经学院推荐参加比赛。综合两个环节评比结果,共有38名青年教师分获特等、一等、二等奖。截至目前,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已举办十四届,旨在鼓励教师不忘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强化课堂教学规范,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2-25
2020
学校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材料填报工作
为抓好第五轮学科评估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动学科内涵建设,12月24日下午,学校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第二次填报情况审核反馈会。副校长苏旭平,学科办全体人员,各参评学科所在学院院长、分管学科副院长、学科秘书、填报材料具体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苏旭平主持。会上,学科办主任任玉荣从定性评价(文字描述)部分、定量评价(基础数据)部分两个方面就第五轮学科评估第二轮填报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出审核反馈,并对相关后续工作安排作出要求。她指出,要科学布局,注重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立足客观数据强化案例支撑,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保证第五轮学科评估顺利开展。苏旭平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了学科评估的重要性,各参评学科所在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院长亲自执笔撰写材料,学科各方向专家教授共同讨论。在定性描述方面,要凝练方向,突出特色,在梳理学科优势亮点、凝练学科特色水平下功夫。在定量数据方面,要充分挖掘,保证填报的规范性的同时,要注意前后的逻辑,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借助学科评估契机,进一步加强规划与建设,不断改进,谋划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12-25
2020
台州学院校长陈光亭一行来访我校
12月22日,台州学院校长陈光亭一行来访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守坤主持座谈会。蒋军成代表学校对陈光亭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来宾全面介绍了学校总体发展情况和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分享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校训精神。他希望两校深入沟通、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为全方位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陈光亭对我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他介绍了台州学院的发展历程、文化精神和办学特点,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我校在实践“十三五规划”和谋篇“十四五规划”方面好的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双方交流互鉴,推动两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座谈期间,双方主要围绕学校“十三五”办学经验与思考、师资队伍建设、一流本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与学位点建设、高层次教学与科研成果培育、实验室(平台)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交流。
12-25
2020
我校开展“破四唯”背景下的高校学报发展范式转型专题研讨
12月23日上午,学报编辑部就“破四唯”背景下的高校学报发展范式转型进行了专题研讨。副校长张宏如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学报编辑部主任赵希岳主持会议。会议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就“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进行了深入解读。张宏如表示,“破四唯”对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和舆论氛围,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谋篇布局,长远规划。一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充分发挥高校学报思想阵地和学术阵地的作用。二要发挥办刊韧性,瞄准目标,对标填缺,长远规划。所谓的“标”,一指“标准”,即对照标准做好学报科学规范工作;二指“标杆”,即学习业内优秀期刊,做好学报专项提升工作。三要坚守学术诚信底线,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构建健康和谐的学术共同体贡献力量。2020年,学报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要、学术前沿和社会重
12-25
2020
通力合作 劳动育人—— 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与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党建共建
为全面推进党组织建设,搭建党建共建平台,形成“资源共享、通力合作、劳动育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12月18日,常州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与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党委在西太湖校区立言楼317会议室签订了共建协议,并举行“珍惜盘中餐,不负好食光”校园美食手账大赛颁奖暨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汪国余、总经理助理曹祥生、人力资源部主任顾坚、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江涛涛、副书记林方毅及获奖学生代表参加活动。双方就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共享平台、健全党员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高校劳动育人的校园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协商沟通;就如何深入推进共建工作,提升青年学生劳动素养,持续培育拥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价值观的学生党员队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就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基层为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增强师生党员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达成共识。以“资源共享、通力合作、劳动育人”为主题的党建共建工作将以校内后勤工作岗位作为劳动教育的基点,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触角。学生通过报名,走进后勤,在参与劳动
12-25
2020
英语讲述经典故事 舞台展现青春风采——常州大学首届英语短剧大赛收官
12月14晚,由常州大学团委、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周有光文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常州大学“dramaanddream”英语短剧大赛正式落下帷幕。本次决赛共邀请了丁宪成、顾现朋、华德仁、展云、陈婷、李长荣、蒋伟中、徐晓青、焦洁庆、刘樊、徐竹君、李磊、单媛媛、骆明阳、石晨迪、何伊凡共16位老师担任评委。各学院负责人、团委主席、学生会部长干事也纷纷出席观赛。 “品味青春,演绎人生”。大赛以“剧短情长”为主题,特别限定英语为参赛用语,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经过前期选拔,本次决赛共有八支队伍入围。大赛分为三个篇章,由各组抽签决定表演顺序,且邀请我校知名社团街舞联盟和校园十佳歌手穿插其中表演节目,整场决赛表演逼真还原,节奏张弛有度,十分具有观赏性。各组选手在原剧本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自己的演绎,无论是《傲慢与偏见》最后欢快的舞蹈,还是《泰坦尼克号》主题曲的动人齐唱,亦或是《死亡诗社》冲破云霄的宣誓,演员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让每一位观众都大呼过瘾,不虚此行。 一番激烈的角逐,短剧《死亡诗社》的表演者们夺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泰坦尼克号》荣获二等奖,《阿甘正传》、《
12-24
2020
我校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12月22日上午,我校举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成立大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省委统战部五处干部张恒敏,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汤建忠,市知联会会长杨伟红,兄弟院校党委统战部和知联会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委(总支)统战委员和全体知联会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闫海波主持。成立大会前,会员大会听取了校党委统战部所作的知联会筹建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常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章程(草案)》和《常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选举办法(草案)》,选举产生了校知联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由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成立大会上,戴国洪和汤建忠共同为“常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揭牌。新当选的知联会会长姜国刚代表第一届理事会班子作了表态发言;市知联会会长杨伟红、江苏理工学院知联会会长王维倩、常州大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代表邹凌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恒敏代表省委统战部对学校知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服务地方和学校事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从加强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等四个方面,对知联
12-24
2020
我校在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斩获特等奖2项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评选结果。我校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优秀创作奖4项;8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实现了获奖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本届展演活动中,我校童劲杰指导的戏剧作品《八百标兵奔北坡》,周墨涵指导的器乐作品《龙韵》分获特等奖;刘赫、葛酉旖指导的舞蹈作品《秋之白华》,熊祖鹏、王成文、李久晨指导的声乐作品《磨剪子铲薄刀》分获一等奖。此外,短剧《韦老师,我们想你》等11项参赛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在历时一年的大赛筹备过程中,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团委、音乐与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精心组织,带领近200名学生历时一年精心打造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美术作品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舞台上富有张力的表演,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常大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特等奖获得者刘子龙、郭鑫杰同学表示,在此次比赛中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创新创造、砥砺奋斗、甘愿奉献的精神面貌,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未来将继续努力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品味的人生境界。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每三年举办一次,是
12-24
2020
药学类国家一流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验收标准研制工作专家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2月16日至17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常州大学承办的药学类国家一流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验收标准研制工作专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文兵教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宋恭华教授,教指委秘书长樊陈琳教授等10余位药学类专业教育专家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就药学类一流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验收标准研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讨会前,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教授会见了出席会议的专家。陈群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对各位专家多年来支持和指导常州大学发展表示感谢。研讨会后,部分专家还应邀参加了常州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专家们从校际合作、学科融合、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重点教材建设、一流课程培育、智能制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由校教务处薛冰教授主持,常州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教授全程参加。
12-24
2020
我校总结部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
12月22日上午,常州大学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交流会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主持。会上介绍了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分解的具体情况,学校相关部门就任务分解、工作思路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戴国洪在讲话中指出,要结合常州大学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认真落实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做到精心安排,高位推进;要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做到信息共享、材料互补;要构建长期长效机制,做到统筹全局、谋划长远。以严的精神,高的要求,实的举措,统筹推进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通讯员/孙悦 审核/杨琳 编辑/庄媛)
12-24
2020
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高端论坛在常召开
2020年12月12日,由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和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共同主办,常州市地方立法研究院、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承办的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高端论坛暨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常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如,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方新军教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志红,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智夏,湖北省法学会地方立法研究会会长、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秦前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童之伟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特聘教授熊文钊教授,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孟鸿志、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等120余位来自各高校代表以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律师界代表齐聚常州,共话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会议开幕式由孟鸿志教授主持。张宏如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以地方立法创新为主题,对江苏全面探索新时代依法治国和科学立法非常有意义。方新军在致辞中指出,
12-24
2020
我校学子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喜获特等奖
日前,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落下帷幕。我校学子在本届比赛中表现出色,来自中爱194(电子)班的晁丽雯同学获得特等奖,另有28名同学获得一等奖,14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241名同学获得三等奖,获奖人次为历年最高。 为备战今年的竞赛,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大学生英语竞赛指导团队,采用初赛前大班辅导,决赛前一对一辅导的方式,为全校学生提供悉心指导。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一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实施了“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效结合,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等校内外语言实践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丰富了校园英语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赛后,获得特等奖的晁丽雯同学表示,这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背后也包含了指导老师的付出和心血。只有不断做题、研判错误,才能在最后的比赛中不错失应得的每一分。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NECC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828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31
/
140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