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最新要闻
首页
首页
最新要闻
最新要闻
05-21
2020
校领导调研指导西太湖校区建设工作
5月19日上午,校长蒋军成、副校长徐树法来到西太湖校区建设工地现场,实地调研指导续建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党办校办、基建处、西太湖校区管委会、信息中心、项目管理公司等相关人员陪同调研。校领导一行深入施工现场,实地调研8号和9号学生宿舍楼、国交中心楼、专业实验楼等在建工程进展情况、施工质量和安全措施,对一线施工人员给予亲切慰问,并做现场指导。在西太湖校区第一会议室,基建处负责人汇报了西太湖校区续建工程推进情况、计划安排、存在的困难问题与处理建议。徐树法对近阶段建设工作做了总结分析,并对下一阶段的建设重点和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蒋军成充分肯定了西太湖校区建设工作,并代表学校向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们表示感谢。他指出,西太湖校区续建工程建设处在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各部门要从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西太湖校区建设,明确责任、严抓落实;要充分估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提前制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预案;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齐心协力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围绕目标统筹布局,抓关键、抓难点、抓细节、抓落实;要始终把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抓好施工安全作为建设工作主线,协调推进各项建
05-21
2020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年担当——我校师生喜获团中央、团省委多项表彰
近日,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江苏省委对共青团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表彰,我校喜获多项荣誉。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的2019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1支专项社会实践团队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篇实践报告荣获2019年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优秀调研报告”;在2019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荣获江苏省“先进单位”称号,6支社会实践小分队获评“优秀团队”称号,1个社会实践基地获评“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称号,2篇报告获评“优秀调研报告”,8人获评“先进个人”称号,5人获评“先进工作者”称号;在2019年江苏省“艺术点亮童心”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1支社会实践团队获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3人获评“优秀志愿者”,1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在共青团江苏省委开展的全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评选中,我校5名同学荣获“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在共青团江苏省委开展的2019年度“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苏省优秀团支部书记”“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05-20
2020
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北自所长江院共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签约
5月18日,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的签约仪式在常州大学文正楼第二会议室举行。北自所副总经理、长江院总经理刘波,长江院常务副总经理刘新、副总经理潘燕飞、武高新副主任李磊、常州大学副校长徐守坤出席,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部门领导参加了签约仪式。仪式由人事处、教务处处长李忠玉主持。徐守坤首先介绍了常州大学发展历程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徐守坤认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是大学应该不断坚持的三大职能,双方通过人才“共选、共育、共用”,共同谋划智能智造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探索校、政、企协同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出更多满足从 “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化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刘波介绍了长江院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和服务宗旨。他认为随着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对能够掌握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产品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需求愈加明显,社会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刘波表示北自所有着长期的教育情怀,将依托大力支持
05-20
2020
校领导一行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交流
校领导一行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交流5月1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陈群、校长蒋军成、城乡矿山研究院名誉院长谢克昌院士一行赴中石油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中石油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徐文荣及石油化工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办公室、人事部等负责同志出席交流会。我校党办校办、产学研处、培训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交流活动。徐文荣代表中石油对常州大学一行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石油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新技术突破、平台建设的相关需求。他认为,常州大学在江苏省政府与中石油共建协议签署以来,双方展开了务实有效的合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为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他强调,中石油相关部门将做好与常大的合作规划,积极探索在人才培养、联合攻关、科技转化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渠道。陈群代表学校对中石油在合作办学中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学校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年轻高校,紧密对接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战略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他希望双方能够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科学谋划、深耕细作,主动探寻在协同创新、项目研发等
05-19
2020
我校启动硕士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稳妥做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我校研究生招生首次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进行。5月16-17日,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顺利启动,参加第一批复试的500多名考生通过网络远程进行复试。复试专家组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集中面试,考生通过“学信网”远程面试系统开展复试。复试过程中,考生先通过在线人脸和人证识别,并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后进入正式面试环节。复试过程采取考生“双机位”模式,全方位展现考生主体画面与所处环境,同时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复试小组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全程录音录像,确保招生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徐守坤副校长以及研究生院、监督检查处负责人到现场进行督查指导,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巡查,学院纪检委员全程驻点检查,确保复试工作规范有序。复试现场秩序井然、程序严谨、运转顺畅。为做好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网络远程复试领导小组,加强疫情防控和复试工作的协调指挥和有效
05-18
2020
学校布置返校复学教学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学生返校复学后的教学工作安排,做好开学准备,5月15日下午,我校在文正楼第一会议室召开返校开学教学工作布置会。副校长徐守坤,教务处、学生处、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以及各学院教学院长参加会议。教务处负责人强调在学生返校后,各学院要做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衔接,合理安排线下教学场所,平稳有序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对于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要继续开展线上教学,确保网上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同时针对补考、教材征订与发放、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互联网+”大赛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学生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首批返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第二批学生返校工作安排。他强调,学生返校后,各学院要强化课堂管理,授课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需及时反馈学生到课信息。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负责人布置了期中教学检查、青年教师技艺大赛、专业综合评估、校内认证式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工作安排。石化学院负责人从实验课程安排、补考、毕业设计(论文)三方面分享了学院的返校预案。最后,徐守坤作总结讲话,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学院要认真研究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好教育管理,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做实做细各项教学工作
05-18
2020
省专题调研组来我校调研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5月14日下午,江苏省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组成员,民盟江苏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谢婧婧、调研处一级主任科员曹素萍,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处副处长张洪钢、一级主任科员徐亮,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一级主任科员曹民生,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张帆一行来校调研,推进我校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工作。常州大学副校长苏旭平出席调研会,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全体人员参加会议。苏旭平简要介绍了学校概况及近期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江苏省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总结了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政策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希望江苏省能够在技术转移技能认定、人才激励、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技术转移研究院负责人分享了开展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心得体会,并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专项基金等方面对我校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了详细介绍。调研组对我校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传达了上级最新要求,并就我校今后的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工作提出建议。谢婧婧指出,开展技术转移学历教育是一项创新举措,遇到瓶颈和
05-18
2020
学校推进技术转移校内导师培训工作
5月14日上午,我校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校内导师培训会在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路演大厅召开。副校长苏旭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生院、技术转移研究院负责人和首批83位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参加会议。产学研合作处处长、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院长彭明国主持会议。会上,研究生院院长孟启宣读了我校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名单。他指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各位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实践。技术转移研究院副院长马雪荣简要介绍了研究院成立背景,并从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奖学基金等方面对学校近期出台的《常州大学面向技术转移领域研究生培养管理暂行办法》、《常州大学技术转移研究生培养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作了详细解读。苏旭平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了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对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他呼吁,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技术转移研究生培养工作,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他希望技术转移研究院和各相关学院协
05-18
2020
学校布置2022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编制工作
5月15日上午,学校在文正楼第二会议室召开2022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编制工作会议,对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编制工作进行布置。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出席会议并讲话,学工处及各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工处负责人主持。戴国洪结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研判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我校招生工作和学校发展的影响,对做好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一要认真分析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要求,正确认识每个专业的内涵与实质,切实做好完善选考科目要求的有关工作;二要要正确处理招录门槛与招录素质的差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三要提高思想认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四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以人才培养质量促就业,以就业质量倒逼招生结构、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会上,学工处负责人传达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文件和教育厅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就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编制工作作了具体说明。
05-17
2020
我校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创新高 位居全国第129位
5月15日,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1200所本科高校参评,其中综合性大学排名主榜共有567所高校上榜,常州大学排名创新高,位居全国第129位,分别较2019年、2018、2017年上升了39位、50位、83位;江苏省内排名第18位,分别较2019年、2018、2017年上升了2位、6位、7位,排名稳步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源自软科自主研发的大学可视化评价分析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支持,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精选84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评价。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围绕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等方向凝练特色,强化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服务社会发展、治理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办学综合实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均得到大幅提升,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讯员/孙荪 审核/任玉荣 编辑/庄媛)
05-15
2020
学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
5月14日上午,学校在文正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上,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汇报了本单位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开展的工作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了相关防范化解措施和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各单位的汇报情况和本部门的工作纷纷提出了工作建议。最后,戴国洪就下一阶段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各二级党组织务必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压紧压实要永远在路上;要协同发力、不断创新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进一步巩固好意识形态阵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通讯员/陈虎腾 审核/杨琳 编辑/庄媛)
05-15
2020
我校在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150位
近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教授主持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公布,我校综合实力排名位列全国高校150位,较去年提升6位,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教师学术水平获得A等,排名全国高校第71位,位列省内高校16位。据统计,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比2012年提升148位,教师学术水平连续5年保持全国高校百强行列。(通讯员/李每佳 审核/浦建民)
05-13
2020
学校召开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第八次(扩大)会议
5月12日下午,我校在文正楼第四会议室召开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第八次(扩大)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如出席 会议,校工会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由于干部调整、人员调离等原因,根据工作需要,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调整名单,并向工会委员报告了第九届教代会暨十一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的前期筹备、召开时间、召开形式及日程安排等相关事宜。张宏如希望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能够一如既往地站好岗、履好职,为推进学校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做出贡献。据悉,第九届教代会暨十一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将于5月20日以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会期1天。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829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76
/
140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