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06-18
2021
校领导赴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研究院开展科技合作交流
为进一步推动常州大学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合作,近期,校长蒋军成、副校长苏旭平分别率科研团队赴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院展开科技合作交流。本轮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以解决石油石化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为目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探索联合成立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角度入手,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常州大学共有15支科研团队,分别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6个下属研究院,围绕25项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技术合作交流会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合作交流会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合作交流会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合作交流会勘探开发研究院合作交流会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交流会
06-18
2021
我校教职工合唱队喜获在常高校歌咏比赛一等奖
6月16日,由常州市总工会、常州市教育工会主办的“红心向党 初心如磐”在常高校歌咏比赛在常州工学院举行。在常10所高校的400多名教职工参加比赛,我校组建了由40多名女教职工组成的合唱队参赛,并在比赛中喜获一等奖。“休言女子非英物,一袭红衣尽风华”。比赛中,我校教职工以一身红色礼服亮相,倾情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不忘初心》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用美妙的歌声回顾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颂扬了党的百年丰功伟绩,抒发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表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为了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献礼,从5月初的组织报名到人员选拔、声部划分、分声部练习、三声部合排,再到参赛,每一环,环环相扣;从指导老师、指挥老师、领唱老师、钢琴伴奏老师到每一位队员,分工明确,人人发力。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线上线下训练,从一开始的不会正确发声,到用饱满的情感将歌曲娓娓唱出,充分展示了我校教职工积极向上、勇争一流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常大人的自信与担当。
06-17
2021
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七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暨第二届潘序伦会计论坛在我校召开
6月12-13日,为期两天的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七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暨第二届潘序伦会计论坛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主办,常州大学商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立信会计出版社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线下会议,另有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线上会议。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如教授出席第二届潘序伦会计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在工科分会常务理事会上,与会者就学会组织建设与发展、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会计学国家一流专业教材建设、年会筹备情况进行了研讨,名誉会长赵惠芳教授对理事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工科分会秘书长姚禄仕教授主持了常务理事会。张宏如指出,“追思先贤风范,传承立信精神”不论对理论研究还是对教育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并以常州大学发展历程作为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继承和发扬了潘序论先生的立信精神以及如何培养会计人才,促进会计事业持续发展。论坛开幕式举行了捐赠仪式,由立信出版社向常州大学和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捐赠潘序伦先生的经典著作。立信会计出版社原书记窦瀚修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计论坛是对潘序伦先生“立信”精神的传承。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
06-17
2021
各地校友积极支持常州大学“校友基金”建设
陆锦冲为泰州校友会颁发“一起捐”校友基金捐赠证书陆锦冲为广东茂化建集团有限公司颁发校友基金捐赠证书陆锦冲为江苏培达塑料有限公司颁发校友基金捐赠证书
06-17
2021
校领导参观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作品展
6月2日上午,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在西太湖校区立行楼隆重开幕。本次作品展涵盖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五个专业334名毕业设计作品,展期持续到6月6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邱正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守坤以及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师生参观展览。黄海燕高度评价了毕业作品创作的视觉呈现效果、艺术表达水准与学术应用价值,并就设计作品的创意理念、形制过程、社会效用与师生进行了细致交流。她鼓励师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突破艺术表现形式的限制与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加强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对外交流与合作,将设计创意与市场需求有效转化,进一步提升艺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邱正祥对毕业生作品高度肯定,对其中展现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赞誉有加,对一些高水平作品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和我院教师在教学、管理等工作上进行了交流,为工作再提高指明了方向。徐守坤对设计作品中展现的人文情怀、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并指出艺术创作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求艺术办学紧紧围绕学科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两个中心任务开展,将艺术与技术、
06-16
2021
追寻红色记忆 重温百年初心——常州大学原创红色音乐剧《白云溪上》成功首演
百年波澜,初心不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6月15日晚,由常州大学和常州市歌舞剧院联袂打造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白云溪上》首演在常州市武进区凤凰谷大剧院隆重举行。常州市文联主席舒文,常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沙滩,常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常州市文广旅局负责人;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党委常委、副校长苏旭平,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邱正祥,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守坤,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海波,党办校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张文艳、庄荷娟;常州大学附属幼儿园副园长庄佳琪出席音乐剧现场。江苏省内外专家、社会各界音乐爱好者以及常州大学师生代表近千人一同观看音乐剧首演。首演开幕式由黄海燕主持。陈群代表常州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全体剧组演职人员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他指出,常州大学近年来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科学研究与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原创红色音乐剧《白云溪上》的首演,不仅是学校唤醒红色基因,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也为党史
06-16
2021
我校新增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等305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工认协〔2021〕13号),2020年全国共有305个专业通过认证。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学校自评、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等程序通过本次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有条件,2021年1月至2026年12月)。截止目前,我校已经有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专业认证工作,大力支持工科类专业按照认证标准开展专业建设,鼓励符合申请受理范围的专业积极参与专业认证。2020年获准受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个专业。其中,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已于2021年5月30日-6月2日顺利通过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已通过专家审核。2021年我校共有生物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4个专业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受理。学校将继续以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核心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各个环节中,强化立德树人、融入新工科理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一流本科专业
06-16
2021
学校部署2021届毕业生离校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2021届毕业生离校工作,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积极、祥和的氛围。6月15日上午,学校在科教城校区召开2021届毕业生离校工作协调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出席会议,党办校办、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保卫处、后管处、信息化处、西太湖校区、团委、后勤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学工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工处负责人主持。会上,党办校办、学工处负责同志就2021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疫情防控要求及注意事项、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毕业生派遣工作作了说明和部署,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讨论。戴国洪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毕业生离校工作事关学校的安全稳定,也是提高毕业生满意度和爱校荣校情感的重要工作,特别是今年建党100周年背景下更要积极营造安全、文明、祥和的毕业氛围,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并做好今年毕业生离校各项工作。为此,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维护安全稳定。今年毕业生离校恰逢建党100周年,相关部门和和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工作,时刻保持工作状态,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二是以学生为本
06-15
2021
我校推进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工作
6月10日下午,常州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2021年度会议在武进校区文正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蒋军成,副主任陈群、丁建宁、苏旭平出席会议,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中心管委会成员参加会议,苏旭平主持会议。会上,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汇报了二期建设情况以及三期建设规划。会议审议通过了两个中心的三期建设规划、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经费预算和设备采购计划调整办法以及相关协同单位和人员调整计划。与会专家就中心如何更好地融合地方政府和企业资源、发挥协同效能、产出标志性成果、体现播种机和宣传机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分别就未来发展方向、加大机制体制创新、瞄准产业链关键问题、主动嵌入地方重大研究计划、着力攻关卡脖子问题、加大协同创新中心影响力等方面做了表态发言。最后,管委会主任蒋军成感谢与会专家为我校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三期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也肯定了两个中心的二期建设成效,并希望两个中心凝练好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协同和凝聚能力、多出标志性成果,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支撑与引
06-15
2021
常州大学“合规研究中心”揭牌
当前,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国企业合规在法治轨道上快速前行。在此背景下,常州大学“合规研究中心”于6月3日下午在常州举行成立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研讨会,来自常州市检察院、常州市工商联、常州市贸促会、常州市企业法制协会、常州大学商学院、常州市多家律师事务所、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等单位的30余位领导嘉宾见证了中心揭牌仪式并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常州市电视台对会议做了专题报道。此次“合规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研讨会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常州大学合规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常州大学商学院予以友情支持,会议议程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常州大学“合规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党委书记秦义主持揭牌仪式。常州大学纪委书记邱正祥、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曹义孙为常州大学“合规研究中心”进行揭牌。其后,曹义孙院长致欢迎词。他首先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合规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合规研究中心”成立后能够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凝练高水平的团队,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努力地在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法治文化传承、特别是推进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地
06-15
2021
我校推进2020年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和202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编报及绩效评价工作规范性、科学性,6月10日上午,2020年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暨202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会议在文正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计划财务处处长陈慧主持。会议传达了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计划财务处同志对任务分解、编报流程、填报方式、重点事项等进行了汇报和解读。计划财务处负责人强调了内部控制编报和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希望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加强对填报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的审核。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本次工作。陆华良指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要紧跟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推进和完善,要与党史学习、日常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切实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他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站在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内控建设、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主动适应要求更严、覆盖更广的发展形势;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充分发挥部门主体责任,指定专人,切实把工作落实到位;要注重实效,多总结和提炼工作中的亮点和成效,及时补短板、
06-15
2021
学校赴江苏科技大学开展“十四五”规划调研暨支部共建活动
6月11日下午,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守坤率发展规划处、校友工作办公室人员赴江苏科技大学开展“十四五”规划调研暨支部共建活动。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许俊华,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所全体人员出席交流会。许俊华重点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果。徐守坤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办学业绩,希望加强两校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双方人员就“十四五”规划编制、部门工作职责、校友工作以及高教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且签订了《常州大学规划校友党支部——江苏科技大学发规处党支部合作共建协议书》。会前,全体人员参观了新四军韦岗战斗陈列馆、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通讯员/李每佳 审核/浦建民)
06-11
2021
学校部署2021年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 培训新高考政策
6月11日下午,学校2021年招生宣传工作动员会暨新高考政策培训会在文彰楼报告厅召开。校长蒋军成,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出席会议并讲话,学院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全体招生宣传员参加会议,学工处负责人主持会议。戴国洪指出,过去的一年,学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开展了“有温度”、“有深度”、“有精度”、“有广度”的招生宣传,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总体平稳、顺利完成。今年,是江苏省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录取模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招生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将传统的“院校+专业”的志愿填报方式改为“院校专业组”的形式,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大大增强,专业间的生源竞争加剧。二是学生自主选科考试使得进入同一专业的学生学科背景的差异变大,高校各专业的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都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化。三是高校自主设定选科目和学生自主选科中自由度的增加也进一步加大了新高考改革后专业人才选拔的不确定性。面对高考综合改革新形势,专业已走向台前接受社会考验,在招生录取中对吸引考生报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对标一流,持续改进,形成“专业强、生源优”的循环上升格局。他强调,新形势下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45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06
/
80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