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12-28
2020
学校开展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
为加强教师教学发展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12月17日和12月22日在武进校区教学辅楼开展了2期新教师课堂教学培训活动。由教学名师、校教学督导及学院教学院长组成的专家组对学校近百名新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指导。副校长徐守坤亲临培训现场并作工作指导。徐守坤副校长讲话徐守坤副校长对新教师课堂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明确上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即实现OBE理念的引领作用;二是教师要以对学科精深的理解和在自身领域内的成就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新教师从开始上讲台就能得到严格规范的训练,有助于他们能缩短课堂教学的摸索时间,降低试错成本,促进个人的快速成长,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第一期新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培训第二期新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培训培训由每位教师进行10分钟的现场教学展示,专家组“多对一”进行了点评和全方位辅导,从教师的仪表仪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堂设计、讲课内容、授课形式、讲课技巧及课堂掌控等方面客观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会把每次的培训成果记录到教师们的教师教学成长
12-27
2020
我校多项科技成果在“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上获表彰
12月24日,2020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副会长李彬、复旦大学陈芬儿院士、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院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胡迁林等出席会议,并共同为获奖代表颁奖。来自全国重点石油和化工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新闻媒体共计4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我校石油化工学院陈群团队完成的“高性能对苯二甲酸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创制与应用”获技术发明一等奖,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蒋军成团队完成的“典型危险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关键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和彭明国团队完成的“餐厨废弃物高质分离与高效生化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称意团队完成的“高透明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膜材料设计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和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朱平华教授团队完成的“建筑垃圾多代循环再生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工程学院张琳团队完成的“有机热载体加热炉高效绿色安全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工业化应用”、石油工程学院周诗岽团队完成的“气体水合物高效生成促进与安全保障技术及应用”和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雷春生团队
12-26
2020
学校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人才培养专项工作
12月23日,学校召开“十四五”规划人才培养专项研讨会。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十四五”规划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编制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薛冰主持。与会人员围绕“十四五”规划人才培养专项涵盖的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工作、质量保障等主要任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研讨。陆华良在讲话中指出,做好“十四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工作需要对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要加强统筹协作和沟通交流,形成推进人才培养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十四五”人才培养工作建设成效。
12-25
2020
学校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材料填报工作
为抓好第五轮学科评估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动学科内涵建设,12月24日下午,学校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第二次填报情况审核反馈会。副校长苏旭平,学科办全体人员,各参评学科所在学院院长、分管学科副院长、学科秘书、填报材料具体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苏旭平主持。会上,学科办主任任玉荣从定性评价(文字描述)部分、定量评价(基础数据)部分两个方面就第五轮学科评估第二轮填报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出审核反馈,并对相关后续工作安排作出要求。她指出,要科学布局,注重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立足客观数据强化案例支撑,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保证第五轮学科评估顺利开展。苏旭平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了学科评估的重要性,各参评学科所在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院长亲自执笔撰写材料,学科各方向专家教授共同讨论。在定性描述方面,要凝练方向,突出特色,在梳理学科优势亮点、凝练学科特色水平下功夫。在定量数据方面,要充分挖掘,保证填报的规范性的同时,要注意前后的逻辑,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借助学科评估契机,进一步加强规划与建设,不断改进,谋划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12-25
2020
台州学院校长陈光亭一行来访我校
12月22日,台州学院校长陈光亭一行来访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守坤主持座谈会。蒋军成代表学校对陈光亭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来宾全面介绍了学校总体发展情况和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分享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校训精神。他希望两校深入沟通、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为全方位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陈光亭对我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他介绍了台州学院的发展历程、文化精神和办学特点,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我校在实践“十三五规划”和谋篇“十四五规划”方面好的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双方交流互鉴,推动两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座谈期间,双方主要围绕学校“十三五”办学经验与思考、师资队伍建设、一流本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与学位点建设、高层次教学与科研成果培育、实验室(平台)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交流。
12-25
2020
我校开展“破四唯”背景下的高校学报发展范式转型专题研讨
12月23日上午,学报编辑部就“破四唯”背景下的高校学报发展范式转型进行了专题研讨。副校长张宏如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学报编辑部主任赵希岳主持会议。会议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就“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进行了深入解读。张宏如表示,“破四唯”对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和舆论氛围,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谋篇布局,长远规划。一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充分发挥高校学报思想阵地和学术阵地的作用。二要发挥办刊韧性,瞄准目标,对标填缺,长远规划。所谓的“标”,一指“标准”,即对照标准做好学报科学规范工作;二指“标杆”,即学习业内优秀期刊,做好学报专项提升工作。三要坚守学术诚信底线,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构建健康和谐的学术共同体贡献力量。2020年,学报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要、学术前沿和社会重
12-24
2020
我校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12月22日上午,我校举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成立大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省委统战部五处干部张恒敏,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汤建忠,市知联会会长杨伟红,兄弟院校党委统战部和知联会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委(总支)统战委员和全体知联会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闫海波主持。成立大会前,会员大会听取了校党委统战部所作的知联会筹建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常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章程(草案)》和《常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选举办法(草案)》,选举产生了校知联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由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成立大会上,戴国洪和汤建忠共同为“常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揭牌。新当选的知联会会长姜国刚代表第一届理事会班子作了表态发言;市知联会会长杨伟红、江苏理工学院知联会会长王维倩、常州大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代表邹凌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恒敏代表省委统战部对学校知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服务地方和学校事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从加强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等四个方面,对知联
12-24
2020
我校在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斩获特等奖2项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评选结果。我校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优秀创作奖4项;8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实现了获奖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本届展演活动中,我校童劲杰指导的戏剧作品《八百标兵奔北坡》,周墨涵指导的器乐作品《龙韵》分获特等奖;刘赫、葛酉旖指导的舞蹈作品《秋之白华》,熊祖鹏、王成文、李久晨指导的声乐作品《磨剪子铲薄刀》分获一等奖。此外,短剧《韦老师,我们想你》等11项参赛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在历时一年的大赛筹备过程中,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团委、音乐与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精心组织,带领近200名学生历时一年精心打造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美术作品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舞台上富有张力的表演,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常大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特等奖获得者刘子龙、郭鑫杰同学表示,在此次比赛中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创新创造、砥砺奋斗、甘愿奉献的精神面貌,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未来将继续努力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品味的人生境界。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每三年举办一次,是
12-24
2020
药学类国家一流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验收标准研制工作专家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2月16日至17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常州大学承办的药学类国家一流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验收标准研制工作专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文兵教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宋恭华教授,教指委秘书长樊陈琳教授等10余位药学类专业教育专家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就药学类一流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验收标准研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讨会前,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教授会见了出席会议的专家。陈群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对各位专家多年来支持和指导常州大学发展表示感谢。研讨会后,部分专家还应邀参加了常州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专家们从校际合作、学科融合、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重点教材建设、一流课程培育、智能制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由校教务处薛冰教授主持,常州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教授全程参加。
12-24
2020
我校总结部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
12月22日上午,常州大学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交流会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主持。会上介绍了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分解的具体情况,学校相关部门就任务分解、工作思路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戴国洪在讲话中指出,要结合常州大学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认真落实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做到精心安排,高位推进;要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做到信息共享、材料互补;要构建长期长效机制,做到统筹全局、谋划长远。以严的精神,高的要求,实的举措,统筹推进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通讯员/孙悦 审核/杨琳 编辑/庄媛)
12-24
2020
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高端论坛在常召开
2020年12月12日,由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和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共同主办,常州市地方立法研究院、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承办的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高端论坛暨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常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如,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方新军教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志红,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智夏,湖北省法学会地方立法研究会会长、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秦前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童之伟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特聘教授熊文钊教授,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孟鸿志、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等120余位来自各高校代表以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律师界代表齐聚常州,共话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会议开幕式由孟鸿志教授主持。张宏如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以地方立法创新为主题,对江苏全面探索新时代依法治国和科学立法非常有意义。方新军在致辞中指出,
12-23
2020
百年传承 筑梦中华——常州大学举行2021新年音乐会
12月23日下午,“百年传承 筑梦中华”——常州大学2021新年音乐会在西太湖校区立艺楼礼堂举办。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欧汉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玲珍,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广军,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吴建春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音乐会。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党委常委、副校长陆锦冲,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邱正祥,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如,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海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出席音乐会。常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及常大师生代表800余人现场聆听音乐会。蒋军成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我们强化担当作为、坚持苦干实干的一年,也是振奋人心、令人难忘的一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在抗击疫情、机构优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能力、专业竞赛、社会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的新篇章。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
12-23
2020
校领导调研指导白云校区后勤保障工作
12月20日上午,副校长徐树法在白云校区管委会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调研指导白云校区后勤保障工作。徐树法在听取白云校区负责人简单工作汇报后,深入到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现场查看后勤保障运营情况,并详细了解校区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和采取的措施。他对白云校区后勤保障工作给与肯定,同时要求校区做好应对近期寒潮天气的应急预案,克服老校区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把师生的利益放在工作第一位,全力做好校区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近段时期,由于受寒潮天气以及白云校区周围市政工程设施老化等因素影响,白云校区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保障校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白云校区在做好校园公共设施前期排查维护的基础上,及时启动校区应急预案和加快突发情况的抢修力度,确保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安全有序运营。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45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31
/
80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