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12-23
2020
我校学子在首届“征途杯”校园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大赛中获佳绩
11月30日,由南京江宁开发区、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首届“征途杯”校园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大赛在江苏软件园落下帷幕。自今年5月20日征图公司对外发布赛题以来,共有230所高校的943支参赛队伍报名参与,其中133支团队来自C9(九校联盟)高校,参赛选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3%。我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王洪元教授团队13名硕士研究生分三支队伍参加本次比赛,其中张云鹏、陈莉、刘乾与南京理工大学组成南理工常大联队取得决赛第六名的好成绩并荣获本次大赛三等奖,另外两只队伍分别荣获25强、50强的好成绩。今年3月份开始,参赛团队便开始备赛,疫情期间在校的指导教师对高算力服务器运维为同学们的算力提供保障,参赛队员远程利用实验室算力资源在家积极备赛。返校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坚持团队讨论、集体备赛,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赛题解决方案打磨。三等奖获得者陈莉同学表示,这次比赛,不仅加强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了解人工智能算法是如何运用在工业界,所学理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从这次比赛提升了个人能力也看到了和别人的差距,它将成为激励自己努力变强的动力!大赛以“工业A
12-22
2020
我校举行《常大食刻》书籍首发仪式
12月18日下午,《常大食刻》书籍首发仪式在我校青教公寓312会议室举行。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在宇、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出席活动并先后致辞。参加首发仪式的还有高校膳食营养研究院顾问专家、校办、宣传部、学工处、工会、团委、海外教育学院、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和新闻媒体。仪式由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汪国余主持。《常大食刻》宣传食谱由我校后勤服务中心依托高校膳食营养健康研究院,引进校外优质资源,立足后勤实际所编写,书中展示了精选的菜肴和点心各十道,有体现地方原料和传统食品,如横山桥百叶、糟扣肉、常州大麻糕等;有体现常大餐饮专业水准,如顶汤如意玉鱼、鮰鱼狮子头、鲜肉中包等;有体现师生喜爱的品种,如千层饼、常大炒饭、酱爆鸡丁等,每个品种着重介绍了起源典故、营养分析、主要原料、制作方法四个方面。文中谈调味的要诀,说用火的功效,记述生产工艺,分析营养价值等内容,许多菜肴用料看似平常,但烹饪方法奇妙,别出心裁、别具一格,足可使人窥见我校餐饮的烹饪技术、烹饪艺术达到的水平。书籍图文并茂,配以视频短片,全方位展示了美食作品从选材、制作到成形的全过程,给阅读者以美的视觉效
12-22
2020
校领导走访慰问考研学生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将到来之际,12月17日下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深入科教城、西太湖、白云三个校区的考研自习教室看望和慰问我校考研学子,为他们送上关心与祝福。学工处、教务处、研工部、各学院相关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共同参与了走访慰问。在各学院考研教室,戴国洪代表学校向正在积极备战考研的学生表达了期望与鼓励之情,对大家不畏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表示赞赏与肯定。同时,他勉励考研学生:一是要增强自信,在思想上要重视考研,坚定考试成功的信心;二是要调整心态,学会缓解学习压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三是要保重身体,做到劳逸结合,注意防寒保暖;四是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叮嘱同学们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做到全力以赴,以最好的身心状态迎接考研。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考研工作,将考研作为学生高质量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通过考研慰问活动、考研专题课程辅导、考研助力车等举措鼓励学生积极考研,为考研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保障,促进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助力学校新的发展。
12-22
2020
学校有序推进白云校区置换搬迁工作
12月18日上午,学校在白云校区行政楼301会议室召开白云校区置换搬迁工作推进会。副校长徐树法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发展规划处处长浦建民主持。 会上,发规处负责人对目前置换与搬迁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梳理,对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作具体安排。参会部门、学院负责人就搬迁计划安排、面临工作困难进行讨论交流。纪委副书记缪国斌希望各搬迁单位认真执行规定,按照时间节点、任务要求扎实推进。 徐树法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目前校区置换搬迁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面临工作任务仍很艰巨。他强调,各相关单位要以大局为重,明确任务、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做好服务,确保学校整体搬迁工作按时完成。(通讯员/李每佳 审核/浦建民)
12-22
2020
常州大学获评“2020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12月18日,江苏省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知识产权培训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对在2020年度知识产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校进行了表彰,常州大学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被评为“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常州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以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管理为目标,以推进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为契机,通过政策引导、创新流程管理、专利导航等方式,进行专利申请挖掘及把关,推动重点及核心技术海外专利布局。2020年常州大学成功入选首批80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人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知识产权骨干人才”。截止11月底,常州大学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11件,通过PCT、巴黎公约等途径申请美国、日本等重要国家专利12件,外国专利年申请量首次突破两位数;获美国专利授权1件、荷兰专利2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9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00余件。
12-22
2020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党支部与武进区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党支部共建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3周年,也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纪念国家公祭日暨武进区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党支部与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党支部共建活动在武进区烈士陵园举行,常州大学副校长徐守坤、武进区副区长张小虎、学院党委书记陆恒、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何可人、武进区区委组织部相关人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人员、武进区烈士陵园相关人员以及学院一百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中,陆恒代表学院同武进区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签约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议书,并向武进区烈士陵园授红色教育基地铭牌。张小虎为学院学生代表授英烈宣讲员聘书。徐守坤回顾了常州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常州大学把红色文化打造成顺应新时代高校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特色。把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建好、用好、守护好红色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阵地作用。推进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切实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2-21
2020
常州大学深圳校友会成立
12月19日,常州大学深圳校友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宝安隆重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陆锦冲出席活动并讲话,校友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深圳地区特邀嘉宾、兄弟城市校友会代表及深圳校友代表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化机88级校友胡芳、轻化10级校友熊超主持。 大会通过了深圳校友会组织机构成员名单。陆锦冲与新任会长,化机84级校友吴秀林共同为深圳校友会揭牌,并为新当选的组织机构成员颁发聘书。秘书长、科秘86级校友黄玉洁向大会报告了深圳校友会的筹备情况;吴秀林会长代表全体深圳校友感谢母校的关心与支持,他带领大家共同回忆大学时光并表示将与深圳校友会成员一起努力搭建校友平台,共同服务校友。上海校友会会长戴仲平对深圳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与更多的校友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其他兄弟校友会代表也纷纷发言,畅叙校友情谊。 陆锦冲代表学校对深圳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建设的校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办学方面的新发展和新成绩;阐述了近期学校校友工作的开展情况与计划。他希望常州大学深圳校友会的成立能够进一步凝聚校友间的感情,建立长效机制,成为珠三角区
12-21
2020
常州大学与科教城管委会签署联合培养技术转移等人才合作协议
12月18日,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暨智慧园区一体化平台发布。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裁高静,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韩九云出席活动并致辞。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苏旭平,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负责人应邀参加活动。发布仪式上,苏旭平代表学校与科教城管委会签署了《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员会——常州大学联合培养技术转移等人才合作协议书》,共同建设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根据协议,常州大学将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智库建设、业务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助力园区内先进技术对接及联合攻关,与科教城管委会建立共生共长机制,携手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晓凌教授作“数字经济DT-LINK+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题演讲。据悉,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未来新兴产业为目标,线下+线上相结合,围绕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和企业,精准对接,形成技术创新资源集聚、对接、交易的服务和安全保障,通过多方参与、多元开展、多领域渗透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新模式,实现“服务常州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常州未来产业”的目标,
12-18
2020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12月17日上午,常州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在科教城校区文彰楼报告厅召开,全体校领导、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研究生教育督导团成员、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负责人、相关学院研究生教育分管院长、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全体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守坤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和我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并对贯彻落实指示批示和会议精神提出了相关要求。他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全国和我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必须要强化“四个认识”,一要立足“两个大局”的时代形势,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二要坚持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并重,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定位;三要同步解决数量不足与发展短板,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所在;四要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突破。为深入推进指示批示和会议精神有效落实,蒋军成要求全校上下,要加强学习宣传,在凝聚共识上下功夫;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汇聚合力上下功夫;要做好统筹推进,
12-18
2020
我校首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近日,国家公布了《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我校张宏如教授的著作《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帮助计划理论与实践》荣获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此殊荣,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最高级别奖项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帮助计划理论与实践》张宏如教授是在包括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三个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三个部分共十三章组成,研究了员工帮助计划的理论基础,从建构动因、学科渊源、内在逻辑、外在整合、生态和谐、人态和谐、心态和谐等方面探究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帮助计划的价值意蕴;创新了帮助员工内在“增能”与外在“赋能”体系,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沿性人力资源开发支撑;构建了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帮助计划的结构模型与评估体系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我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官方组织的最高荣誉奖项。该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是为表彰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
12-18
2020
我校6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
12月1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我校组织召开了由常州大学及相关企业共同完成的“智慧水务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低控源截污强度下水体治理技术及成套装”、“复杂环境建筑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节能环保安全型热载体加热炉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自锁式油气装卸成套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和“高粉尘强腐蚀环境下的套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6项科技成果的鉴定会。专家组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院士单忠德、华东理工大学院士涂善东、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史国栋、南京工程学院教授左键民、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凌祥、东南大学杰青蒋金洋、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亦宁、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教授马殿旗等十四位专家组成。鉴定会分两组进行,分别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忠德和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担任。常州大学副校长苏旭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产学研处、项目组部分成员及合作企业代表参加了成果鉴定会。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马敬坤处长主持。会上,苏旭平向关心、支持与帮助常州大学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肯定了科技成果鉴定对成果应用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吸取鉴定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促使我校科技
12-18
2020
我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再获省级表彰
12月16日,2019年度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和“百优”人才发布活动在常州高铁新城举办。江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景茂、常州市政府副市长杨芬、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等领导出席会议,江苏省科技厅相关部门、省内高校代表、科技服务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我校技术转移中心以优秀的科技服务能力、良好的的服务绩效,再次获评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荣誉称号,技术转移中心相关负责人获“百优人才”荣誉称号。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百优人才”评选工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一直备受省内科技服务业内企业和人才关注,科技服务“百强机构”和“百优人才”的评选在推动江苏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优质科技服务机构的引领与示范作用,调动广大科技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技术转移类科技服务机构每年仅评选10家。我校技术转移中心连续4年获得“百强机构”,表明我校技术转移服务地方能力得到社会充分认可。技术转移工作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技术转移中心将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搭建好产学研交流平台,助推校企进一步合作,
12-17
2020
担当时代使命 纵深推进改革——共青团常州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2月16日,共青团常州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在科教城校区文彰楼报告厅顺利召开。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迎春,共青团江苏省委高校部部长付建龙,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部三级调研员张海燕,共青团常州市委副书记刘团、庄铠,校党委书记陈群,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出席大会开幕式,武进团区委、部分省内兄弟院校和在常高校的团委书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负责人以及全体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常州大学工会主席李秀英、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团委书记王静、共青团常州市委副书记刘团分别代表全校教职工、兄弟高校和地方团委致辞。张迎春代表团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学校共青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学校共青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思想引领和服务成长为主线,在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人心、助推青年发展、服务青年成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希望,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立心力行,深化思想引领,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引领力;要磐石固本,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组织力;要知行融创,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团学组织的服务力。陈群对大会的召开表达了祝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45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32
/
80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