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校园快讯
首页
首页
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
09-26
2021
我校在滨海县“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会议作交流发言
9月17日至18日,2021年滨海县“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会议在滨海召开,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我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孙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白泽朴参加会议。会上,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介绍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展等情况。孙峰代表我校作交流发言,他表示近年来常州大学结合教学科研、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势,确立了“教育引导、消费惠农、智力支撑”的帮扶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助力滨海乡村振兴事业。 会前,孙峰一行参加了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常大红色在线教育课堂”揭牌仪式,向学校捐赠了红色教材和科学实验用具,并调研了学校外派帮扶队员林栋同志所挂职第一书记的滨淮镇梁港村,向村委捐赠了办公用品。
09-26
2021
周有光文学院开展周有光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专题讲座
为帮助2021级新生尽快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传承周有光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贯彻落实“冠名学院”红色文化育人工作,9月16日上午,周有光文学院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周有光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专题讲座,会议由周有光文学院副院长葛金华主讲,院长助理王丹主持,全体新生参与。葛金华结合周有光文学院院训“博雅、融通、存诚、致远”的来源与释意,回顾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由“经济”转攻“文字语言学”,并成功推动汉语拼音国际化的百年传奇岁月。周有光先生的勤勉乐观、求知若渴与坚持不懈的学术精神影响着全体新生,在入学伊始便为他们种下了努力求学、传承周老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的种子,为培养当代青年认真求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同时,葛金华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宗旨和周有光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对全体新生提出四点建议:充分认识自己,存诚志存高远;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成熟理性;好好利用大学,读经典练本领;深度师生沟通,博通专精结合,勉励全体新生从周有光先生身上汲取成长养分,深学笃行,砥砺前行,让学习成为人生远航的不竭动力。本次讲座充分发挥专业老师在学生成长中“传道、受业、解惑”的主体作用,深度打造学院红色
09-22
2021
纺织巨子 知困自强——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举办走进刘国钧新生入学教育讲座
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增强新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帮助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2021年9月14日14时,常州大学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邀请刘国钧文化中心主任、常州老年大学王亮伟副校长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以“纺织巨子,知困自强——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讲座。本次活动主要介绍了刘国钧的从商经历和从商之道。刘国钧15岁便出门做学徒,在尚且青涩的年纪便已经被磨练出了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成为了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但是仅有基石显然不够,刘国钧还抓住了时代机遇,1915年弃商从工,1930年与人合资成立大成纺织印染公司,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纺织巨子,被誉为当时经济学界的奇迹。刘国钧的人生听起来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 “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是人生财富”……无论是从刘国钧的诗或者家训中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畏困难,勇于奋进的人。除此以外,身处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刘国钧并不一味地盲目抵制洋货,而是提升自己的纺织技术,亲自前往上海学习国外的技术。同时,他还加强工人培训,引进先进机器,既注重外部条件改善,也不忽视自身的进步。“宁愿花1
09-22
2021
周有光与我们 ——周有光文学院开展院史院情教育
为帮助2021级新生更好地了解学院发展历史,传承周有光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9月15日上午9:30,周有光文学院在网络平台开展院史院情教育。本次课程由学院党总支书记焦洁庆主讲,全体新生参与。焦洁庆详细梳理并为同学们讲述了周有光先生做为常州籍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与常州大学的历史渊源。从“一生有光”专题展到2014年12月5日学校发文成立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从周老被聘为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到《111岁如是我闻》和“周有光基金”的首发,从2017年1月14日周老逝世到2018年4月25日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周老一直以其“从世界看国家”的眼光和经世致用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我们,周老及其后人也一直关心着学校、学院和学子的成长与发展。从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到周有光文学院,学院也一直在弘扬周有光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成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应用语言研究基地和周有光研究中心,设立“周有光语言文化讲堂”、“苔岑雅集学术工坊”,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紧迫的责任感和更加主动的精神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以实际行动践行周老“办一所没有围墙的文学院”的使命。焦洁庆还为新
09-17
2021
实业救国 名满春秋——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举办走进刘国钧红色文化互动观影活动
为深化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报效国家,积极进取的良好品德,学院于2021年9月13日晚8:30,通过QQ课堂线上举行“一颗报国心,名满震千秋”之走进刘国钧红色文化互动观影活动。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2021级全体新生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共同观看了由常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青果巷印象:纺织巨子》。《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具陈。”纪录片以刘国钧的故居常州青果巷为背景,阐述了刘国钧先生夜卧草席,清贫一生换来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紧抓机遇,勇于实践创新,于中国危亡之际先后建立机器布厂、大成纺织公司。刘国钧先生独具慧眼,识人辨人,毫无保留的欣赏和纳用人才,坚守自身原则,致力于祖国四化事业,孜孜不倦。听刘国钧先生生平事迹,观其为人处世经商之道,感其为人清正爱国忧民。纪录片观看完毕后,同学们受到刘国钧先生家国情怀的感染,展开热烈讨论,踊跃分享观看纪录片的感悟与收获。通过本次观影活动,同学们对刘国钧先生的卓越贡献和本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此活动是学院实施开展“三三五”文化育人工程,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度挖掘以刘
09-16
2021
情满中秋 相聚常大——中外师生共度中秋佳节
9月15日,中外师生“情满中秋 相聚常大”联谊活动在科教城校区(东)明行楼516多功能厅举行。学校各国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本科生代表和国际处、海外学院老师欢聚一堂,共同欢度中秋佳节。联谊活动精彩纷呈,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用精彩的表演和真诚的祝福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及对中国和常大的热爱。中加191班计算机专业的李苏辉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祝愿留学生们在常大度过美好时光,学习顺利,生活愉快。老挝籍留学生林富洋带来的一首《明月几时有》,为联谊会增添了高雅的艺术气息和中秋的节日氛围。孟加拉籍留学生米卢带来了精彩的太极拳表演,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大家一边欣赏精彩的节目,一边品尝月饼,并愉快地参与了中秋灯笼DIY活动。联谊活动让中外师生体验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感受了浓郁的中秋氛围,也增强了外籍师生对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信心,充分展现了中外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讯员/倪妮 审核/钟璟 编辑/庄媛)
09-15
2021
我校学子在“卓然-科新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中再获佳绩
8月24至26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四川轻化工大学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化学工业出版社、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协办,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赞助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决赛在四川轻化工大学组织下线上举行。参赛队伍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常州大学等115所高校。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3项,国家级三等奖4项。张琳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全国共计有115所高校的1123项作品报名,通过匿名网络评审,经过初赛和决赛共评选出获奖作品349项,其中60项入围最终的决赛并进行线上答辩。我校学生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选手同台竞技过程中表现优异,获得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前辈专家的认可,展现出了优良的精神面貌和科学素养。获奖作品:奖项等级作品名称参赛成员指导老师一等奖新型高盐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装备研发许芳、刘昕赵睿、张智凡张琳唐龙二等奖细颗粒物电湍流复合凝并装备研发黄好港、潘陈烨杨
09-10
2021
西太湖校区开展开学前防疫消杀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2021年度秋季开学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 9月2日,西太湖校区管理委员会邀请西太湖消防中队对校内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消杀队伍对立言楼、立行楼、立德楼、一、二餐厅、滆湖体育馆、学生宿舍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消毒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对室内空气和地面依次进行雾状喷洒和地面整体拖擦,确保喷洒到位,不留死角。本次防疫消杀净化了校园环境,为抗击疫情、保护师生健康筑牢了防线,切实保障校区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生返校后,西太湖校区将持续开展科学、精准、规范的消杀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健康、卫生、安全的学习环境。
09-07
2021
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来校研讨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建设工作
9月6日下午,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总经理肖莺一行来校研讨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建设工作。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院长宋国强、首席专家张晓凌出席活动。活动由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姚娟主持。宋国强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研究院基本情况,并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专项基金等方面对我校技术转移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了说明。他表示,作为共建单位,研究院将以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线上平台建设等为着力点,与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通力合作,共同把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建设工作做好做实。肖莺介绍了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概况以及基地建设方案与培养规范编制情况。她希望双方能以共建基地为契机,携手构建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模式多元的教学体系,努力建成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训互补、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同提升江苏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质量和效益。双方围绕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技术经理人能力培养规范、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活动结束后,肖莺一行参观了我校智能制造与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
09-07
2021
我校多名教师在全省高校统一战线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
近日,在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的全省高校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我的同心故事”主题征文评选中,我校多名统一战线成员获奖。其中,民盟盟员、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沈惠平教授的《与民盟的缘分:充实、成长与感恩》和民盟盟员、药学院徐德锋教授的《同心向党创新路甘做学生点灯人》荣获二等奖;欧美同学会会员、药学院王建浩教授的《平凡的梦,炽热的心——我的常大十年》和欧美同学会会员、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朱柏崴博士的《我的同心故事》荣获三等奖。近年来,统一战线成员与学校党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积极投身学校建设,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中奋力拼搏,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学校党委将进一步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与全校统一战线成员一起,继续讲好新时代“同心故事”。
09-03
2021
学校科教城校区进行开学前防疫全面消杀
为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返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迎接广大师生员工返校,9月1日学校邀请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对我校科教城校区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本次全面消杀覆盖了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公共浴室、校园外围及其他楼宇的公共区域。对学生活动的密集区域,如教学楼、办公楼走廊、楼梯、卫生间、大门、扶手等地方,采用喷雾器药物及擦拭消杀方法,进行全面的消杀,做到专业、彻底、不留死角。通过本次校园消杀工作,有效降低和阻断了细菌、病毒的传播途径,确保师生返校后校园各公共场所的安全性与卫生状况,切实保障了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09-01
2021
我校研究生喜获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十佳研究生”提名奖
近日,在江苏省首轮开展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团队”评选中,我校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2020级研究生吴炳辉同学获“十佳研究生”提名奖。吴炳辉是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有机化学专业2020级研究生,现任常州大学团委兼职副书记、常州大学彩虹桥服务站副站长,共青团江苏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生志愿者百场宣讲先进个人、江苏省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优秀学员、江苏省志愿服务交流会优秀志愿者、共青团常州市委优秀挂职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吴炳辉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团队”推选活动由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开展,旨在选树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强国之志和崇高追求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每两年评选一次。(通讯员/朱伟 审核/柳铭 编辑/徐寅)
09-01
2021
校友工作办公室与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共同走访调研校友企业
8月30日,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封红旗与我院校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杨长春、周霞至常州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访校友企业并进行座谈,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探讨学校服务校友企业发展需求模式以及校企产学研合作方式。此次走访受到我校杰出校友、常州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茂祥的真诚欢迎和热情接待。常州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过国家火炬计划,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是电力高压设备检测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新型领军高科技企业。封红旗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对王茂祥多年来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杨长春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并重点就学院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王茂祥真诚表达了对母校、对老师们深沉的感恩之情,带领参观了公司智慧展厅,介绍了公司产品体系和战略规划,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发展感悟,并就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等具体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731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66
/
56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