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08-02
2020
学校组织2020年暑期新提任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培训班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了使新提任处级干部尽快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管理能力,适应新岗位需要,7月28-31日,我校在苏州大学举办了2020年暑期新提任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培训班。全校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新提任的110余名处级干部参加了本次培训。校党委书记陈群和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分赴开班和结业典礼,发表动员和总结讲话。在开班典礼上,陈群对全体参训学员提出要求,希望大家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多向苏州大学学习取经,要将此次培训作为思想解放之旅,系统深入学、充满感情学、针对问题学、付诸实践学,更要学会在学习中解放思想;要将此次培训作为充电赋能之旅,沉心静气、聚精会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总结思考上来,以更好地谋划未来;要将此次培训作为学以致用之旅,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工作”学,做到既能“埋头拉车”,也会“抬头看路”,在学习中找到破解难题的出路和方法。培训班于31日下午落下帷幕,结业典礼上,蒋军成对参训学员的学习收获做了总结,他认为培训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扩宽了思路视野、增进了信任了解。同时,他寄语新提任干部要读好“理论”之书
08-02
2020
学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为更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7月27日下午,我校在文正楼第四会议室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闫海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出席会议并讲话,全校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党务秘书及组织员参加会议。闫海波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基本要求,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高校综合考核也将党建工作列为重点考察内容,考核的“乘数计分法”体现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他希望各二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新任书记要尽快熟悉岗位职责,将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落实落细。要针对基层党建易出现的共性问题,完善党建工作;要结合党建案例申报,做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和“书记项目”推进工作;要根据党员培训新要求,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结合新修订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工作。会上还就统战工作做了专题研究和工作部署。闫海波介绍了我校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的基本情况,强调各二级党组织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班子成员要
08-01
2020
学校推进2020年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
近日,常州大学2020年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在常大宾馆312会议室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校纪委副书记缪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全体招生录取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主持。戴国洪强调,高考录取工作是高校招生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考生能否上学等切身利益问题,因此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他从政治性、原则性、纪律性、服务性等四个方面就2020年招生录取工作提出相关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要认识到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性,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安全、平稳。二要强化规矩意识,严格按照录取手册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做到招生程序规范化,确保录取工作规范有序。三要严格招生纪律,强化问责意识,要继续完善招生录取监督机制,对招生录取过程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和追责。四要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要认真受理考生和家长的来电来访,及时公开录取进展、录取结果等信息。缪国斌就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纪律、严格规范录取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招生录取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教育部“30个不得”高招禁令和高考招生“六不准”、“十严禁”、“十公开”等要求
07-30
2020
陈群调研西太湖校区续建工程建设工作
7月25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陈群来到西太湖校区,实地调研续建工程建设工作。基建处、西太湖校区管委会、代建单位及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陪同调研。陈群实地调研了8号和9号学生宿舍楼、二食堂、国际交流中心楼、专业实验楼和市政外场建设情况。在学生宿舍内,他细心查看家具设施用材质量和了解安装进展情况;在国际交流中心楼,他认真检查室内装修、功能布局和搬迁准备情况。在听取了基建处、西太湖校区管委会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陈群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总体进度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陈群对西太湖校区续建工程建设进展给予肯定。陈群指出,全体建设人员要继续顶住疫情和天气带来的影响,把保证工程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作为硬性要求,认真梳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提前制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预案;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围绕目标统筹布局,抓重点难点、抓细节落实。他希望在抓进度、保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更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防暑降温,保证安全。他要求全体人员继续发扬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敢打硬仗、擅打胜仗的拼搏精神,确保西太湖校区续建工程按时竣工并交付使用。
07-29
2020
校领导看望“挑战杯”竞赛及大学生艺术展演备战师生
7月27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在团委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看望并慰问了我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大学生艺术展演备战团队师生。走访中,戴国洪认真了解了各团队的备战情况,仔细询问了备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对各团队的备战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参赛师生的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还要求各团队在备战过程中,要遵守学校防疫工作的有关规定,顺应防疫背景下开展工作的新要求,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备赛工作新常态;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重点了解师生所需,围绕备战安排做好统筹协调,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备战环境。他鼓励各团队师生树立信心,顽强拼搏,争取在“挑战杯”、“大艺展”的省赛和国赛的舞台上取得突破。
07-29
2020
我校成功举办第九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7月23-26日,2020年第九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江苏赛区预选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江苏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化学化工学科教指委、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研究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全省性学科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本届竞赛由我校承办。来自全省25所高校的221个团队报名参赛,175个团队成功提交作品。25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在常州大厅技术转移研究院路演大厅举行。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秘书长陈立来,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化学化工学科教指委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钟秦,江苏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秘书长、江苏省化学化工高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江苏大学朱卫华,江南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院长东为富,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吴国光,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东区组委会委员、常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马江权,常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薛冰,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党政领导,各参赛高校推荐的评委代表和常州大学参赛学生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由于疫情影响,本次开幕
07-28
2020
慰问职工鼓干劲 情系一线送清凉
7月27日,副校长张宏如带领校工会干部分赴白云、西太湖、科教城三个校区开展“情系职工、夏送清凉”慰问活动,为坚守工作岗位的广大教职工送去防暑降温物品和慰问卡片。今年暑假,除了防疫常态化工作,我校西太湖校区建设、搬迁、招生、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任务繁重,每一个单位、每一位教职员工都铆足了劲为学校建设贡献小我力量。从白云校区音乐教室里娓娓动听的音乐,到西太湖校区雨后泥泞里穿行的背影,这种反差却一致的美;从科教城校区各学院实验室里的有序忙碌,到行政办公楼里的默默坚守,常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用不同的形式抒写着2020年疫情防控常态形势下常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每到一处,张宏如都会与师生员工亲切交流,询问和了解大家的工作学习情况及防暑降温、劳动保护措施,并对他们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而努力奉献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坚守岗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工作表示感谢。他嘱咐大家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安全度夏、健康度夏。校工会通过此次“送清凉”慰问活动,旨在真正发挥好校党委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坚守在岗位上的教职工和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关怀,持续激发广大
07-25
2020
常州大学作为共建单位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名单,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25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常州大学作为江苏省科技厅推荐的、与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共同申报该基地的单位,依托全省唯一一家“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将承担获批基地的教学体系建设、智库建设、标准研究、线上教学平台运行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是2018年在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支持下,依托常州大学成立的,旨在围绕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技术转移政策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工作,打造全省专业化、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试验田”,是我省目前唯一一家技术转移专业研究院。成立以来,研究院通过面向新技术、新服务、新平台,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平台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建设,创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强化技术转移研究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在学历学位教育的基础上,启动了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了高素质、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促进了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下
07-23
2020
2020年文科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为进一步提升文科教师学术科研能力,营造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氛围。7月20、21日,我校在文彰楼报告厅举办了2020年文科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副校长张宏如出席开班仪式并做动员讲话,来自文科学院、理工科学院、怀德学院、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近180余名文科科研骨干参加了培训。张宏如指出,当前高校文科建设面临新文科与人文社科研究范式的转型。学校新文科建设要围绕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为全校学生提供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通识教育。二是强化跨界能力,探索具有文理工交叉融合特色的科技人文研究。三是要从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去抢占新文科建设的制高点。他希望全体文科老师要深刻把握新文科发展趋势,永葆学习之心,坚持职业梦想、养成职业习惯,努力提升自身学术科研能力。 为期两天的培训班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校内文科科研骨干围绕“青年教师学术生命创立”“高水平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新趋势”“如何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等主题,开展了6场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国内科研动向,掌握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技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次培训内容务实管用,课程安排紧凑合理,既有前沿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受到了广大老师的一
07-23
2020
常州市副市长杨芬一行调研我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工作
7月22日上午,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芬、科教城管理委员会主任陆金林、科技局副局长张朝晖等一行实地调研常州大学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工作,校党委书记陈群、校长蒋军成和副校长苏旭平等陪同调研。陈群代表常州大学对杨芬副市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常州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发展规划,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办学情况,着重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科技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期望常州市能够进一步为学校科技能力提升给予支持和帮助。杨芬副市长对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及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表示赞赏,并希望各个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常州市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调研组参观了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城乡矿山研究院,实验室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其在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07-23
2020
学校部署2020年招生宣传工作
7月22日下午,学校在文彰楼报告厅召开2020年招生宣传动员会议。校长蒋军成,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负责人及全体招生宣传员参加会议,学工处负责人主持会议。会上,招生办公室、海外教育学院及怀德学院部门同志分别就2020年招生政策作了详细说明。2019年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分享了工作经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对去年学校招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剖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给学校招生工作带来的“危”与“机”,并对学校今年招生宣传工作进行部署。他指出,学校招生宣传工作要坚持以“扩大学校影响、吸引优秀学生,提高生源质量”为目标,要精准发力,贯穿“人群精准、内容精准、过程精准”的宣传思路,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精度”;要创新举措,现场咨询与驻点宣传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咨询相结合、传统媒介宣传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新度”;要交叉融合,将招生宣传工作与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相结合,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深度”;要以生为本,把服务于考生作为自己的宗旨,把为考生释疑解惑作为工作重点,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温度”。校长蒋军成强调
07-23
2020
常州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部署2020年下半年工作
7月22日上午,常州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2020年度会议在科教城测试实验大楼B313会议室顺利召开。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蒋军成、副主任陈群、苏旭平出席会议,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中心管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苏旭平主持。校长蒋军成回顾了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江苏省内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现状,肯定了我校两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的贡献,并希望两个中心为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继续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会上,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汇报了2017年二期建设以来工作进展情况及今后的工作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两个中心相关文件。校党委书记陈群充分肯定了两个中心在促进产业发展、探索创新机制体制、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两个中心下一步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思考如何保障可持续运行和发展;二是要思考如何培育产出高水平成果;三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合校内外资源;四是要思考协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07-23
2020
新华日报整版图文报道我校办学成就:用初心擦亮教育底色 勇担当打响“常大品牌” 交汇点同步报道
42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常州大学的前身——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分别在无锡、常州两地应运而生。这所以服务国家改革开放重大项目和地方石化产业发展为初心的本科院校,扬帆起航。沐浴着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以及江苏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春风,伴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常州大学逐渐从草创时的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胸怀责任 追梦奋进 常州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常州大学始终秉持“责任”校训,逐步形成了“勇担责任 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设有23个学院,7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构建了本硕博多层次培养体系。目前,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8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45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55
/
804
跳转到